欢迎访问 质检通讯网!!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11日上午,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库在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畈龙村正式开工建设。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浙江要在全国率先打造一个遗传材料存储丰富、种畜禽质量检测权威、畜禽种业数字化领先、畜牧业人才培养突出的省级畜禽种业振兴重要平台,预计2025年建成启用。
资源库是种质资源的“方舟”、农业现代化的“重器”。现场,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是畜禽遗传资源大省,共有41个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覆盖猪、鸡、鸭、鹅、牛、羊、蜂、鸽等类别;其中,浙东白鹅、金华猪、萧山鸡等14个品种被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目前全省各地共建有42个保种场,实现41个品种“活体保种”应保尽保。
在活体养殖的基础上,科技创新正为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安上“双重保险”。记者了解到,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库的一期“临时库”已建成投用3年,在全国率先突破应用生物保种技术,陆续采制保存省内29个特色畜禽品种的冻精、体细胞、胚胎、血液等17.6万份,同时开展湖羊和蜂种质检测,成功诞下“冻精羊”和“胚胎羊”,并利用体细胞克隆等技术复苏金华猪、兰溪花猪等“克隆猪”。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扩建。”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番开工的二期项目建设完工后,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库将正式落成,可同时保存120万份遗传材料,覆盖全省所有地方畜禽品种;同时构建畜禽品种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挖掘DNA特征片段2000条以上。届时,我省全部畜禽种质资源将实现50年以上战略保存,保存能力居全国省级第一。
“不只保存,它还是一个质量监测中心、一个数据信息平台。”该负责人透露,有了这个省级畜禽种质资源库,有关专家团队可利用库内的生物遗传材料,采用胚胎移植、体细胞克隆、原始生殖细胞应用等先进技术,对濒危畜禽品种进行适时、有效复苏;同时,结合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每年目标培育1至2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
开工现场,浙江大学研究生实训基地、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实训基地、浙江省农科院畜禽种质创新基地同步在此揭牌;省畜牧总站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省农科院畜牧所、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签订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合作框架协议。
“未来,我们每年力争在此实施科研项目超6项,培养研究生10人以上,培训各类相关人才500人次以上。”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负责人表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检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